水之濱 異世界 台15線(新北市路段)
台15線省道地圖
台15線省道資料:
行政區:新北市淡水區、八里區、林口區、桃園縣蘆竹鄉、大園鄉、觀音鄉、新屋鄉、新竹縣新豐鄉、竹北市西濱路二一段、新竹市北區西濱路、香山區西濱路
起點:新北市淡水區民權路/關渡大橋口
終點:新竹市香山區西濱路二段浸水橋北端
里程數:81.365km
寬度:12~50m
車道分配:雙向2~8車道
行經道路:新北市淡水區關渡大橋-八里區龍米路一二三段-中華路一二段-商港路-中華路三段-下罟子-林口區後坑-下福-桃園縣蘆竹鄉濱海路二一段-大園鄉國際路二一段-大觀路-觀音鄉大觀路一二三四段-濱海路-新屋鄉濱海公路-新竹縣新豐鄉濱海公路-竹北市西濱路二一段-新竹市北區香山區西濱路一二段
台灣四面環海,任何一邊總會有一條沿著海岸線而行駛的省道。如果說東部有台11線,東北部有台2線,中南部有台17線和台26線,那麼北部地區就一定是台15線的天下。台灣北部地區因為開發較晚,加上地形因素,因此沿線的海岸聚落不若中南部地位之重要,也遠離了縱貫線上的繁榮發展;但也因此讓北部的海岸線原始氣息得以保留。台15線以蘆竹海湖為界,此段以北的新北市路段因為靠山而行,更增添了些許神秘的色彩,宛如進入了另一個神秘的世界;至於桃園以南的路段,則和中南部的海岸線大致雷同,一望無際的平地連綿到海邊,構築成寂靜的海岸線,別具一番姿色,兩邊各有各的美。
而本文要介紹的,是源自起點,沿著淡水河岸再轉入台灣海峽海邊的台15線。這條西濱公路歷史已久,最早的起點源自三重埔,爾後關渡大橋完工之後,便以關渡橋東端的淡水引道為起點,沿著淡水河左岸通過八里市區向西行一路南下。至於原本獅子頭到三重埔的路段,就變身為103縣道,成為三蘆地區重要的通道之一。關渡橋完成於1983年,是當年遠東地區首座連續電銲式鋼結構橋樑,直到現在依舊是淡水河口的醒目地標。不過台15的0k反而貼在台2線上的牆壁,一旦沒有留意很容易和它擦身而過。從關渡橋下八里引道,就進入了台15線的第一個聚落,八里。
0k
另一岸之高樓群
關渡大橋遠拍
0.5k
關渡大橋
1k
分離指標 ↑三重 103縣道 | 台15線 八里
關渡橋下橋引道 台15線藉此延續
人曰八里左岸,在十幾年前前蘇縣長大力整治之下,原本較為冷落的淡水河左岸地區,忽然變成近年來很熱門的觀光景點,並結合附近挖子尾聚落和北台灣最早的大坌坑遺址、十三行博物館,構築出水岸休閒之新連線。至於台15線,近年水岸住宅正夯,取代了原本的坐落已久的石材工廠和造船工廠,使得被稱為龍形的龍米路上一開始有數棟超高樓昂立在淡水河畔;而這裡充滿著景觀和藝術氣息的路段,也吸引了林懷民等藝術家居住。通過半百歷史的聖心女中後和米倉地區,台15線在渡船頭轉了一個方向,開始沿著海岸線而行之。在早期八里只有通往五股的陸路時,要到淡水必須在此搭船前往淡水地區。這樣的歷史直到關渡橋後才有了改善,而原本行駛在淡水河的渡船也改載觀光客,繼續維持那原有的水岸生活。渡船頭和龍米路的交叉口有座天后宮,見證了八里的開發歷史。龍米路一直走到中華路口終止,而這個路口,沿線景觀也開始有所變化...。
龍米路一段/頂寮三街口
龍米路一段/頂寮五街口
此段沿線高樓眾多
龍米路一段/龍形一街口
2k
龍米路一段/龍形三街口
龍形派出所
龍米路一段
龍米路一段/龍形五街口 ←石壁腳 北54鄉道
地中海大樓
聖心幼稚園
2.5k
聖心女中
龍米路一段+二段
3k
3.5k
龍米路二段
對岸的淡水
米倉國小
4k
左岸公園
龍米路二段/龍米路二段147巷口 ←米倉 北52鄉道
4.5k
沿線賣石材店家眾多
5k
龍米路二段/北50鄉道口 ←八里國中 北50鄉道
5.5k
龍米路二段/渡船頭街口
八里渡船頭
天后宮
6k
龍米路二段+三段/觀海大道口
龍米路三段/忠二街口
6.5k
龍米路三段/忠四街口
台15預告指標
龍米路三段/中山路一段/中華路一段口 105縣道 八里→
從這個路口看過去,最早八里的舊路乃中山路,早年西濱公路也是經由此路貫穿至八里舊城區,再通往南邊的林口大園等地。中華路則是二十年前開闢的新路,藉以疏導中山路的車流繼續往南。目前八里的發展剛好以中華路為界,以南皆為開發較少的觀音山區,以北一直到海邊則為台北港特定區的範圍之一。台15線沿著中華路一直到商港路口右轉,而在此時動線略微複雜;105縣道通過訊埔路銜接中華路三段進入林口,而台15線則藉著商港路轉入中山路,兩邊剛好來個小互換,但不太整齊。台64線在此通過,拉近了八里和台北港進入台北盆地內的距離。
中華路一段
7k
中華路一段/大崁一街口
中華路一段/大崁二街口
中華路一段/大崁三街口
7.5k
中華路一段/埤頭一街口
中華路一段/埤頭二街口
中華路二段/舊城路口
8k
中華路二段
8.5k
9k
中華路二段/舊城路口
9.5k
中華路二段/訊塘路口 ←觀音山 北49鄉道 | 八里→
預告指標
中華路二段+三段/商港路口←五股 台64線 台北港→
↑林口 廖添丁廟 105縣道 | 台15線 下福→
商港路/訊埔路口 105縣道 八里→
預告指標
10k
八里區圖書館
中山路二段+三段/商港路口 ←下福 台15線 | 八里→
轉入中山路後,每逢6~9月,兩旁賣海灘褲的店家宣告了八仙海岸的來臨。但這裡除了比基尼美眉和迴轉的公車以外,從這裡開始的台15線,完全沒有一台公車,為筆者之後的旅程做了前奏曲;遠方的中華榖研所則正好將這裡的百年風華做個終結,中華榖研所的魅力讓北51線誤認在此。通過此處之後台15線開始真的變得荒涼,兩旁空無一屋,只剩下和台61線合併後的50米大道相依為命。中途唯一能提供補給的,是八里林口交界的八里垃圾焚化廠。通過此處之後,就正式進入了整條路線最神秘、荒涼卻也最壯觀的林口區。
中山路三段
10.5k
八仙樂園
通過紅水仙溪
台15線/北51鄉道口 ←林口 北51鄉道
此時開始出現大園的預告指標
11k
下罟子
11.5k
左邊有假的北51鄉道口 通往中華穀研所
12k
台61甲入口
汽機車引道分道揚鑣
此乃台61甲線 通往台北港
機車在此左轉
和台61線共線
孤寂的海岸 遠方的台北港
被遮住的不知道是什麼?
13k 前方進入林口區
八里垃圾焚化廠
八里掩埋場
進入林口區的台15線,和台61線共線,不過台61線在裡面,而台15只能被迫分到外面的慢車道。兩旁的住家少的可憐,僅在下福和瑞平國小有些許的住家。事實上這裡有不少百年舊路段,但經過一次次的拓寬和擴建之後,早就消失不見,亦或是逐漸退化,例如瑞平國小前面的舊線。早期舊線只有六米寬,而且彎彎曲曲;而最近一次的改建完成約在2008年,連同台61線和台61甲台北港聯絡道工程,讓這裡的道路再次更新。更新後的台15線,路寬高達50米,是所有濱海大道中寬度屬一屬二寬的;也因為沿著林口台地邊緣山坡興建,因此許多路段必須上上下下更是這個路段的特色。而這裡同時可以看到台灣海峽以及經過風化之後的林口台地山坡,每一種景致,早晨、中午、黃昏,都令人驚奇讚嘆,就像是置身在另一個世界般,很難想像這裡離大台北都會區僅約10多公里。
兩旁只剩下少量的住家
太陽照映在海面上
切入台61線
入口匝道
萬里晴空的海岸線
14k
彷彿進入另一個世界
北上高度因地勢增高
15k 台61為閃避路口刻意拉高
台15線/北79鄉道口及預告指標 ←太平里 北79鄉道
又降回來了
16k
這裡離海岸還有一小段距離
此時除了台15南下車道外其他都因地勢需要而上升
北77預告指標
台15線/北77鄉道口 ←嘉寶 北77鄉道
17k
奇怪的白色建築物
預告指標 這次是專屬於台15線的
18k
台61線林口預告
一條小路直直通往山頭
奇形怪狀的岩石
遠方的風力發電
19k
台61在此設立八里北上出口和南下入口,以及林口的北上入口及南下出口。在此設立匝道的原因在於,下福里的林口發電廠。下福是林口沿海較大的聚落,除了捕魚以外,台電在此設立林口發電廠也讓這裡增添了許多的工業革命色彩。台15線在這裡夾在台61高架和轟隆隆的發電機組之間,讓人不得不快步通行之。106縣道就在此和台15交會,而林口線的終點也靜靜的躺在此地,任由發電廠吸收。通過發電廠後約兩公里處,林口區路段就結束了,也進入了桃園縣境內,取而代之的,將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和飛機景觀。
台61線林口出口
出口匝道
儲油槽
遠看林口發電廠
20k
台61線開始攀高
20.5k
兩旁皆為林口發電廠之範圍
21k
21.5k
一望無際的海岸和夕陽
22k 左轉往東華球場 新北市路段即將結束
養護單位交接
養護終點+養護起點 多面貼在一起最環保
台15線新北市路段終點 進入桃園縣蘆竹鄉
進入蘆竹鄉之後,兩旁的山坡地忽然消失,而空曠的海濱又構築出不一樣的感覺。之後的路段,就有待筆者有空去體驗了。因此未來若筆者有幸繼續紀錄,將以此文為中心繼續撰寫,敬請期待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