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萬曆十五年 書評報告 by 絕命送終站站長

書名:《萬曆十五年》

作者:黃仁宇著

出版資訊:臺北,臺灣食貨出版社

年份:1985年

頁數:357

  萬曆十五年,一個看似平凡的一年,卻成為黃仁宇這本著作的書名,也是整本書的主軸年份。作者黃仁宇透過這一年相關的人物紀傳,去用異於一般史書的角度去描寫整個大明帝國。對於多數人而言,這一年不過是個歷史上已經過去的一年;但對於黃仁宇來講,這一年卻是個大明帝國由盛轉衰的分界點;作者透過這本書的人物,讓我們看到大明帝國衰亡的前因,以及帝國之後如何走向衰亡,作了諸多的評論。

  黃仁宇在這本書所評論的人物當中,有皇帝、以及輔佐皇帝的首輔,其他還有官僚、將領,但在最後一章卻是以明代思想家李贄作為本書的結束。會這樣編排的原因,除了依序中國傳統由上往下的步驟外,實際上也是透過思想家,反映出整個當時明朝的中心思想,進而反推到萬曆皇帝個人的思想和行為;而萬曆皇帝當時是怎麼樣的作為,從他的思想行為就不難看出端倪。這些人物裡面,有的被後人所熟悉,例如戚繼光、張居正、海瑞;也有的後來沒沒無聞,例如申時行、李贄。

  本書的內容取材,除了上述這些人相關的文集外,還有《明史》等正史書籍,加上近代《國史大綱》等著作。

  第一章先從〈萬曆皇帝〉開始談起。身為大明帝國最高統治者,他的個性、思想和行為,牽動著整個帝國的興衰。然而萬曆皇帝個性優柔寡斷,極度聽信讒言,因此當張居正在世時仍可守成,但張居正死後許多人開始反擊,萬曆皇帝受不了打擊,就把曾經輔佐皇帝長達十年之久的張居正後代予以抄家奪爵;加上之後他只愛鄭貴妃,但他身為皇帝,必須一切遵守禮儀道德,因而造成之後的皇儲繼承問題。這樣的矛盾致使他內心空虛、萬念俱灰,開始用消極的方式對待文官,進而造成大明帝國空轉三十三年,最終由盛轉衰。

  接下來的三章則是將兩位首輔做個超級比一比:張居正本身是個具有爭議性的人物,他做事能力強,但屢次改革惹到了堅守傳統禮儀的文官集團,致使文官集團對他恨之入骨,因此在〈世間已無張居正〉中提到,即使張居正已經離開人世多年,但一提到他的名字,仍然讓文官集團咬牙切齒。而之後擔任首輔的申時行,為了避免自己成為下一個張居正,因此在〈首輔申時行〉中提到,他選擇做個和事佬,和文官集團、以及當時已經消極怠惰的萬曆皇帝,都保持著良好關係。然而透過〈活著的祖宗〉闡明申時行和皇帝的互動可以得知,申時行本身個性溫和,但能力有限,他的無能挽回不了萬曆皇帝脆弱的內心,他自己也沒有躲過文官集團的追殺,遂選擇退休。申時行在首輔任內政績平平,唯一可取的是自己退休後能夠頤養天年,死後也沒有被抄家。但這樣的首輔對整個明朝是福還是禍?

  第五章〈海瑞-古怪的模範官僚〉和第六章〈戚繼光-孤獨的將領〉則分別以海瑞和戚繼光為主體,繼續撰寫大明帝國的政府體制。海瑞是個文官集團中絕無僅有的清官,他一生做官極為清廉,但他的清廉卻影響不了整個文官集團當時已經敗壞的風氣,也反映出整個明朝以文人治理以農業為主的帝國是多麼的困難。至於戚繼光是明朝中後期最出名的武將,然而身處在以文人治國的明朝,戚繼光無法拯救整個明朝腐敗的軍隊,也無法避免文官集團的無情追殺。至於最後一章〈李贄-自相衝突的哲學家〉以李贄的思想,反映出整個明朝在一成不變的禮儀和儒家道德之下,所有當時中國人民內心的苦悶。

  而我的論點是,這七章的描寫雖然人物不同,但所描寫的核心價值,都是整個明朝最大的問題:以道德代替法律,以禮儀代替行政。整個中國自漢朝以來,就是以儒家思想治理國家,任何的行為準則,都必須要符合儒家倫理道德,並透過對於皇帝的行禮如儀,以維繫整個帝國的發展。只是一味講求道德,卻忽略了其他技術、工商業等發展,導致明朝只能停留在農業時代,其他工業、商業、軍事、技術等各方面,全部都被壓抑而無法得到有效的發展。例如海瑞,他堅守儒家倫理道德,意圖用自己的價值觀去影響整個明朝文官集團,顯然是自不量力,因為他沒有考量到整個文官集團也用那道德那一面,去對抗與之意見相左的抵抗勢力。而在第四章〈活著的祖宗〉中提到,當時黃河有治水問題,而北方有邊防問題,戚繼光意圖透過軍隊的整治,去改善明朝軍隊的軟弱。然而這種技術問題,在明朝卻是以空虛的道德作為處理實際的技術問題,其結果當然是失敗的。此外,就在同一年間,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已經出征英國,整個西方世界開始進入大航海時代,可是中國卻依舊停留在儒家思想的陳舊思維。可以說,黃仁宇的這本著作,反映的不只是明朝的問題,更是中國五千年來發展最大的特色,卻也為之後清朝的興衰,以及外力侵入,做了個最好的連結。

  我甚至大膽斷定,黃仁宇透過這本書,反映出中國發展的最大困境,而他當時寫作的1980年代風起雲湧,中國剛進入改革開放時期,他意圖用這本書,搭上當時剛萌芽的中國熱,提醒世人中國這個大國,他改革開放後會走向哪一個方向。如今這本書出版了30年,中國熱已經逐步退燒,但唯一不變的是,儒家倫理依舊深植於神州大陸,但這對於中國的發展是好還是壞,只有留給後人自己去論定了。

  至於臺灣,雖然保存了最完整的中華文化,但也保存了最原始的儒家思想,即使進入21世紀的法治社會,還是有許多人,甘願成為現代海瑞,用自己的倫理道德,去妄想改變整個社會。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臺灣中部的長老教會信徒,絕大多數都將蘭大衛、蘭大弼父子看成是類似海瑞的道德榜樣,只是這樣的道德崇拜,對於社會工商業發展是全然沒有幫助,反而和儒家的禮教沒有兩樣。我們臺灣人在讀完之後,是不是也該想想,自己還有沒有萬曆年間那種守舊思想?

  對我而言,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作者打破了傳統史書的寫作方式,利用萬曆皇帝到周遭人物的描寫,去紀錄對於所屬朝代的特性。可以講說,黃仁宇意圖用這本著作,去比擬兩千多年前司馬遷用紀傳體的好處,以對抗目前編年體的主流;可惜受到過去傳統史學編年體的影響太深,因此即使這本書在全世界熱賣,歷史學還是以傳統的年份記載為主體。而兩相比較之下,對於一般人而言,這種紀傳體的故事固然吸引人,但是卻缺乏編年體的主流性和正統性;而這本書的地位類似於《三國演義》,即具有歷史價值的小說,但真的要去瞭解過去某個朝代,大多數的人還是會優先尋找以年份為主體記載的史料,對多數人而言,這些才具有正統性。不過如果真的想用輕鬆的方式,去學習歷史的話,這本書確實是個不錯的入門款,一讀完就能上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ishileh 的頭像
    gishileh

    送終筆記本之絕命劇終站

    gishil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