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道第一關 盡在淡海關 北1鄉道
北1鄉道地圖
北1鄉道資料:
行政區:台北縣淡水鎮
起點:台北縣淡水鎮中山北路三段/台二乙線口
終點:台北縣淡水鎮中山北路三段/水碓街口
里程數:2.169km
寬度:8~20m
車道分配:雙向共2~4車道
行經道路:台北縣淡水鎮中山北路三二一段
台北縣是台灣最北端的縣,而最北端的縣之中,位於淡水的北1鄉道,就具有其他鄉道不可替代的天下第一號鄉道之地位。而難得的是,這條鄉道雖然經過不小的變化,不過卻是全台北縣唯二起終點的大牌都還存在的鄉道(另一條為北108),其他的鄉道不是早已消失,被養護起終點牌子取代,就是只剩下起點或終點其中一個。
北1鄉道起點位於台二甲線和中山北路三段口,這個路口過去在沒有登輝大道的年代,北1鄉道就是淡水和台北居民通往三芝石門等北海岸鄉鎮的唯一要道,搭配著無可取代的1號,還真有那如此象徵的地位。事實上,北1鄉道除了尾段以外,整片都是淡海新市鎮的範圍,不過因為淡海新市鎮的天氣實在很差勁,在二十年前規劃第一期四百公頃之後,只好喊卡。這四百公頃規劃之後,一直到現在還有一半的土地閒置,更是等到最近兩年才有了突破性的發展,進度可說是極度嚴重的落後,僅在北1鄉道沿線,有著比較大範圍的新興聚落。而屬於之後二三期範圍的北1起點段,當然也就一直維持現有的工廠和透天交雜之景觀至今。整體而言,淡海新市鎮可說是台灣史上最失敗的都市計劃之作,如果要完全成功,可能等我們這一代都作古了,還是看不到。且以目前台灣人口倒退的趨勢來看,淡海新市鎮可能也就這樣發展矣。不過大部分的地圖還是將淡海新市鎮中長期的道路計畫全部列出,可惜這麼偉大的計畫,永遠只能紙上談兵,等不到現實面轉好的那一天。不過既然道路都開發了,不如想辦法思考該怎麼樣讓這塊人工大地有著起死回生的機會。
中山北路三段之終點
中山北路三段/台二乙線口
北1鄉道起點
養護起點
前方還有起點大牌 是少數留下的鄉道大牌之一
起點大牌
中山北路三段
0.5k
離開0.5k之後,就正式進入了淡海新市鎮目前的範圍內。實際上在淡海新市鎮開發之前,北1就已經存在,不過北1當年在這裡可說是彎彎曲曲,並不是條很筆直的南北向道路。直到幾年前才伴隨著新市鎮的開發而拉直,不過兩邊的里程數也當然的完全消失,更把唯一交會的北1-1鄉道支線,狠狠的阻絕於新市鎮之外。這裡是淡海新市鎮最早開發的區塊,也是離淡水舊市區最近的地方,因此在幾年前,開始有建商來此推案,推到現在這裡已經稍具雛形。而在淡水鎮中長期發展來看,這裡更被定位為大淡水的行政核心,就在這條路上,將興建新的淡水區公所,以及一座萬坪公園,還有國民運動中心和一所國小,有著承先啟後,連接新舊淡水的重責大任。
中山北路二段+三段/新市二路四段口
新市二路四段
中山北路二段
公司田溪橋
中山北路二段/濱海路一段口
濱海路一段 中央分隔島為未來淡海輕軌預定路線
中山北路二段
遙望那消失的北1-1鄉道
好個淡海新市鎮
中山北路二段 右方為未來萬坪公園和行政中心預定地
新市國小預定地
中山北路一段+二段/新市一路二段+三段口
新市一路
淡海新市鎮結束
離開淡海新市鎮後,兩旁很快的進入時光隧道,回到九零年代初期的淡水街景。正如新舊市區之別,老淡水比較熱鬧,不過沿線的建築也多了些許歷經風吹雨打之後的褪化。北1鄉道前面因為新市鎮開發而讓0.5k之後的里程全部消失,而進入舊市區之後,也因為兩旁的帶狀公園開發而消失。這兩旁的帶狀公園看起來不顯眼,卻能讓舊市區內的中山北路,有著和新市鎮一樣開闊的視野,也是連接新市鎮和舊淡水的門戶;透過這樣的設計,讓新舊市區能夠巧妙的融合並加以連接,將街市帶入新市鎮。
中山北路一段/新春街口
摩天31大樓
兩旁的帶狀公園
中山北路一段
注意這里程數
水碓派出所
中山北路一段/北新路/大義街口
北1鄉道即將進入終點,不過以目前的里程來看,終點是落在水碓街口。水碓街為過去舊101縣道,但因為水碓街較為狹窄,因此之後開闢了新的北新路,不過在北1終點仍維持在水碓街的情況下,101縣道和北1鄉道在最後這段有著一小段迷你的共線。正如之前所說,沿線里程都被拔光光,但最後終點的大牌卻依舊安好,這可能很少有鄉道會有這樣的命運。
中山北路一段
養護終點
終點大牌
北1鄉道終點 中山北路一段/水碓街口 ←三芝 101縣道 淡水↑
身為天下第一號鄉道的北1鄉道,引領著全台灣的鄉道數十年來一路向前行,服務無數的用路人。未來隨著升格卸下鄉道之後,北1鄉道的任務還是不會結束,而是變成未來大淡水地區的新行政中心,繼續開啟滬尾的新百年風華。
1979 Fearless Hyena 笑拳怪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