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捷運內湖線Part2 路線篇
內湖線路線圖
1.路線分析
從這篇開始,就要依序介紹內湖線的各個部份,首先從路線規劃和設
計開始。內湖線,顧名思義就是以通過內湖區為主的設計,過去因為
基隆河使得和市區有一河之隔的內湖,從以前到現在就一直不是主要
的交通重地,在過去最早的捷運規劃時代,內湖也不是主角。木柵線
核定以後,原本也並未規劃內湖線,而是將終點設在松山機場。後來
修改為復興南北路,並跨越機場和基隆河進入大直內湖,一直到南港
三重里一帶收尾,這也成為今日的路線。會之所以大幅修正設計,和
內湖當時人口開始倍增有關,為了因應人口發展,並可以和木柵線連
通,最早是採用中運量設計。但馬英九市長任內無法理解的是,當初
原本只是單純住宅區的內湖,卻在這十年內住宅、科技園區齊發,成
為全台灣最有愛的地區,內科大量的通勤人潮讓這裡交通早已不堪負
荷,這可能是當時馬英九擔任市長任內沒有想到的配套措施。加上內
湖地區道路普遍不算寬闊,中運量、高架的設計使得內湖路、文德路
和成功路、康寧路沿線和住宅貼的很近,造成景觀和隱私的破壞。而
馬市長任內為了要使松山機場有捷運連接,硬是把原本中山國中該直
行到大直的路線拐了個大彎,不僅讓內湖線列車時間增加,也造成之
後內湖站貴五元的爭議。
內湖相對於木柵線的文山區來說開發的路徑算是比較集中,以內湖路
文德路成功路和康寧路連線之姿一路開發,西湖、內湖、東湖都涵蓋
其中,加上大直地區,至少內湖區八成以上的居民都有涵蓋在服務範
圍內,先天地形配合加上開發路徑一致,以及居民力爭,讓這條線未
發生木柵線無法通過木柵市區的糗事。而未通過的新湖地區未來也有
兩條路線通過,不過在施工之前大概還是會依賴內湖線或公車營運。
但這也要內湖區本身山區未分散配合才行,內湖的山地全在本區的北
邊和東邊,平地集中且比例不若文山區這麼高,相對的也降低了開發
難度。只是之後想不到的是,施工單位會因為函管和涵洞勘查不實,
照樣延後了內湖線開發的進度,真的很遺憾。至於南港段則全部都是
新開發的區域,除了南軟三四期以外,剩下的就是新蓋的住宅區,還
有南港展覽館,南港市區反而得等候未來南港新站完工,以及板南線
南港展覽館站的完工。
2.沿線景觀
接著來看沿線的景觀。從中山國中出發,原本衝很大的列車開始減速
,經過一段短暫的隔音牆之後,就要開始潛入地下穿越松山機場和基
隆河。正如潛水艇般的下潛,在這之前會先看到松山機場寬闊的景致
。可惜美景不長,潛入地下化後什麼都沒有,只有乘客的影像倒映在
列車內。
復興北路底的隔音牆
松山機場的景觀
進松山機場站前
陸續通過松山機場和基隆河後,從大直站北邊穿出來,重新回到高架
路段。中山國中站之後的轉彎是全台北捷運系統最大的,而地下路段
也沒有好過。通過松山機場站之後為了要銜接大直站,又被迫要繞一
大圓圈,這一來一往之間多跑了快兩公里。劍南路站之後開始進入內
湖線三大主題之旅,從劍南路到文德之間,沿線護欄是以自然景觀的
綠色為主題,以呼應內湖多山的景致。只是這一段是被許多廠辦大樓
和新蓋的住宅佔據,山都被擋光光。
列車通過港墘路上空
文德路上空 有加裝簡易護欄
過了文德站之後,開始進入內湖地區的核心,沿線也從淺綠色變成了
湖水的藍色,並且穿越大樓群中,直奔大湖公園,意圖相互呼應。不
過在葫州站前後又因為進入住宅區內,加上康寧路寬度較小,因此這
裡再次出現隔音的防護罩。在康寧和成功路口再次出現類似科技大樓
站那裡的九十度大轉彎,但和松山機場那個一三五度超級彎道相比,
相形之下還是遜色了。
成功路上空 通過內湖商圈
防護罩再次出籠
成功路和康寧路口的大轉彎
過了東湖站之後,沿線再次變裝,這次變成了象徵著科技感的白色。
這段算是列車另一段比較精彩的部份,不只通過基隆河,這次還以高
架之姿通過中山高的高架叢林,再通過環東大道,可以說是把之前地
下化的羞辱一次還清,以勝利者的姿態君臨南港軟體園區,最後再秀
一次九十度大轉彎,在南港展覽館旁畫下了本線的終點。雖然乘客都
下光了,不過列車似乎意猶未盡,繼續前進直到內湖機廠為止。
通過中山高上空
南港展覽館旁
即將進入終點站
內湖線沿線上山下海,飛天遁地,穿越無數的大樓,也通過了許多空
地和重劃區,和山河湖一起相依。妙的是雖然地形略微起伏,但沒有
任何穿山隧道,更兼顧了想要觀山觀河的願望。相對於木柵線沿線都
是山坡地來說,內湖線可就能兩者兼顧,所有其他路線沒有的,內湖
線通通都有,或許就是這條線話題這麼多的原因!下一篇開始要慢慢
介紹每個車站,每個車站都有說不完的故事,敬請期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