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七落分屍記 準備錢錢就太平 北87鄉道

n87.bmp

北87鄉道地圖

北87鄉道資料:
行政區:台北縣樹林市
起點:台北縣樹林市備內街/備內街164巷口
終點:台北縣樹林市太平路/八德街口
里程數:2.906m
寬度:4~36m
車道分配:雙向1~8車道
行經道路:台北縣樹林市備內街-備前街-復興路-復興路56巷-備前街-太平路

人是一種忘恩負義的動物,通常立下汗馬功勞的先驅者,在現實利益考量之下,經常用了就丟、老了就丟,最慘的甚至於還被分屍。公路的世界亦是如此,而一向歷史較久、開發較早的鄉道,更經常是都市開發之下的犧牲者。如果想在大台北看到分屍最嚴重的鄉道,北87相信就是一個最經典的案例。北87鄉道位於樹林市中半部,過去是樹林中半部通往河岸的唯一道路,早在清末就有路跡出現。這樣的路跡一直到了30年前,因為樹林鎮的開發而起了變化;又窄又彎曲的北87,被旁邊寬大筆直的八德街所取代,再加上沿線住宅、學校的開發,讓這條路這邊缺一角、那邊被攔腰折斷,搞到最後整條鄉道被切割成多條獨立道路至今,看起來還真是殘忍。

 筆者從該鄉道之終點開始看起,終點的太平路八德街口,實際上再過去還有路,不過走到底是私人的土地,因而將該路口作為北87終點。目前環河路已經開通,不過該道路的終點依舊無法連接環河路,保持著有點危險的一層樓高度落差。探訪完終點之後,通過八德街重新向北行,終點這段路程路幅不算寬大,有些路段甚至於僅能容納一台汽車通行。這樣的寬度也正是一百年前,這條路開通時的寬度,似乎就是這樣。也或許是開發極早,因此沿線都佈滿了民宅,也讓樹林市公所在後來只能新闢八德街,以取代太平路的交通功能。這一帶被稱為彭福,也有人稱他彭厝莊,相傳最早這裡有一戶姓彭的人家在此生根,就用這戶人家的姓氏做為當地地名。

P1130445.JPG

養護終點

P1130446.JPG

北87鄉道終點 太平路/八德街口

P1130447.JPG

往前走似乎還有路

P1130448.JPG

已經到路之盡頭 前方為環河路 不過不能通行

P1130449.JPG

回頭拍北87鄉道

P1130450.JPG

太平路/東豐街口

P1130452.JPG

這裡路段較窄

彭厝莊大致上範圍是鐵道以南、福順街以西,是樹林學校密度最高的地方,而這裡之所以成為樹林文教區,和三十年前這裡的移民潮有關。在台北市用地飽和之後,外地人口只能選擇台北縣,加上台北市之遷出,讓當年尚未開發的彭福地區,一下子成為公寓大熱門,人口暴增之後,也讓這裡陸續增設了不少學校。而北87在彭厝一帶被稱為太平路,到目前為止依舊是當地最熱鬧的商店街,黃昏市場和一些商店都集中在這條街道上,讓筆者想起一百年前老樹林人用北87載運貨物到大漢溪上衍伸出來的商業活動,似乎百年之後得到了傳承。商業活動在過了中華路口之後轉趨平靜,也就在這裡,和八德街有了第一次的交會。太平路即將到達起點,在起點之前有座百年歷史的太平橋,幾年前才重新修建完成,不過旁邊的碑文,讓這裡的歷史永遠獲得了完美的見證。很快的到達了太平路的起點,不過在這裡,舊款的公路指標,依稀還能為這裡曾經有過平交道,並連接備前街作為見證。這裡最早是一組平交道,不過在四年前八德街地下道完工之後,這裡就改為封閉至今,也切斷了備前街和太平路的聯繫。想要聯絡兩邊,只能透過八德街平交道,穿過鐵道直達另一頭。

P1130455.JPG

開始進入有人影的住宅區

P1130456.JPG

太平路/國凱街口

P1130457.JPG

黃昏市場

P1130458.JPG

太平路

P1130459.JPG

太平路/太元街口

P1130460.JPG

太平路/名園街口

P1130461.JPG

太平路/太順街口

P1130462.JPG

太平路

P1130463.JPG

太平路/中華路口

P1130464.JPG

太平路

P1130465.JPG

太平路/八德街口

P1130466.JPG

八德街拓寬工程

P1130469.JPG

太平路/樹中街口

P1130470.JPG

太平橋

P1130471.JPG P1130472.JPG P1130473.JPG

從這三張圖就能證明 這座橋歷史超級悠久

P1130474.JPG

太平路

P1130475.JPG

舊型預告指標

P1130476.JPG

太平路/鎮前街口

P1130478.JPG

這張圖 可以看到備前街和太平街 被鐵道阻隔

P1130480.JPG

要穿過兩邊只能透過新修建的八德街地下道

P1130481.JPG

中山路一段+二段/備前街口

P1130482.JPG

回頭看太平路 公車站牌所在就是過去兩街連通的平交道 ←板橋 114縣道 鶯歌→

從八德街地下道探出頭來,轉入備前街,回頭看看被阻隔的太平路,似乎也是在為鄉道廢止的喪鐘揭開序幕。備前街,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是要我多準備一些金錢,實際上是取其陂內坑的陂字轉音,以及鎮前街的前字而成,即可想見這條街道命名,就是為了要連接陂內坑的居民能通往鎮前街,進入樹林市區。不過在平交道消失之後,顯然這個名字也失去了應有的意義。不過最慘的不只是這樣,備前街在八德街開通之後,交通功能被搶走,之後育林國中的開發,更狠狠的截去了該鄉道之一角,讓這條鄉道被迫要轉入復興路才能通行。而地下道開通,更讓另一邊的居民想要進入備前街必須要到中山路口迴轉,想要完整走完備前街,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這也是筆者為何堅持要在這裡逆樁拍攝的原因。

P1130483.JPG

備前街

P1130484.JPG

備前街/備前街56巷口

P1130485.JPG

備前街56巷

P1130488.JPG

備前街56巷/復興路口

P1130489.JPG

寬闊無比的八德街地下道

P1130491.JPG

復興路

P1130492.JPG

復興路/備前街口

從復興路彎入備前街,在通過大安路口之後,就換成了陂內坑轉換而成的備內街。相信大家都會認為,如果真的叫陂內街可能太俗,不如轉為備內街,這是許多地名同音轉字的道路共同的特性。高雄市的內惟路也是用這樣轉字而來。不過基於女人當家的環境,筆者還真希望轉字為蓓奈街,更有日本小女人的味道!

P1130494.JPG

備前街

P1130495.JPG

活動中心

P1130496.JPG

備前街/啟智街口

P1130500.JPG

備前街/備內街/大安路口

P1130501.JPG

大安路 樹林外環道

備內街和太平路一樣原始寬度就是比較狹窄,因此在西邊不遠處新闢了一條雙向通行之新路,舊路則改為單行道。這樣新舊路並陳的路段在不遠處就合體,合體之後沿線也都換上了灰濛濛的鐵皮色,這裡和五股一樣,利用山谷之處,充分利用每一塊空間作為工業用地。也就在這一段路上,看到了唯一的0.5k,以及從文字巷轉成街道的海明街、光明街。海明街就是取其海明寺而來,但這樣就讓我想起中山路上的海明寺站,從那裡走到這裡將近1k,似乎可以間接證明這座寺廟的名氣響亮程度。

P1130502.JPG

備內街

P1130503.JPG

備內街新路

P1130506.JPG

回頭看新舊路在此合體

P1130507.JPG

備內街

P1130508.JPG

備內街/光明街口

P1130509.JPG

0.5k

P1130510.JPG

備內街/海明街口

P1130512.JPG

海明寺

P1130515.JPG

備內街

P1130516.JPG

此橋左轉

在經過這座橋之後,路幅又縮為原始的單線雙向通行。和五股一樣,旁邊開始有水溝,工廠必須架橋通行,這是在山中開工廠的共同特色之一。這樣單線的路段持續了約300m之後,北87鄉道也看到了起點,正好位於單雙號之分界點。站在起點,學著金城武、梁詠琪向左走向右走,向左走,是一連串的單號,向右走則是雙號,不過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兩條路都是接近私家性質的山路,走到底也都是死路一條。因此筆者認為,起點設在這裡,或許就是這個意思吧。

P1130517.JPG

路幅變窄

P1130519.JPG

旁邊有水溝 類似北57之景

P1130520.JPG

0k+北87鄉道起點 備內街至此分出岔路

P1130521.JPG

回頭看起點和養護起點

P1130522.JPG

左線為單號(113-147)

P1130524.JPG

右線為雙號(170-194)

北87除了被分屍以外,起點終點都沒有連接任何一條省縣鄉道,中間也只有連接一條114縣道,這樣的紀錄在大台北鄉道來說還真是非常少見。這條鄉道的命運,縱使在兩個月鄉道才有可能被解編,但以鄉道的功能和角度而言,這條鄉道也確實早已名存實亡,只留下太平橋那段碑文,以見證這條路百年來發生過的種種。

1987 Mr. Vampire Part 3 靈幻先生

1987 Mr. Vampire Part 3 靈幻先生.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shil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